![]() 日志正文
|
||
覃河馨海的剧本《三道菜》,以独特的叙事方式和鲜活的人物塑造,为我们呈现了苏家在时代浪潮与生活琐碎中的跌宕起伏,让我在读后思绪万千,感慨生活的复杂与人性的坚韧。 这部剧作的巧妙之处在于以“三道菜”为线索,串联起苏家的故事,每道菜都象征着不同阶段的生活境遇。 第一幕的“醉蟹”,是苏清和留学归来时家庭团聚的温馨与观念冲突的交织。清和怀揣着传播西洋文化的理想,却遭遇家人的质疑与阻拦,这不仅展现了新旧思想的碰撞,更让我看到家庭中爱的羁绊与观念差异带来的矛盾。苏沪生的封建保守、文兰平的随声附和,在这一刻暴露无遗,而清和的无奈与坚持,也让人心生共鸣。这正如醉蟹的味道,既有团聚的醇厚温馨,又有观念冲突带来的辛辣刺激,提醒着我们在家庭中理解与包容的重要性。 第二幕的“上汤狮子头”,则将苏家在生意和生活中的困境与矛盾展现得淋漓尽致。大旱之下,苏家倒卖米的生意陷入危机,内部矛盾也不断激化。苏沪生和苏文翀在生意经营上的分歧,清和在图书馆与小李的交流,都反映出生活的无奈与人性的复杂。文兰平试图用一道上汤狮子头来缓解家人的焦虑,却难以掩盖生活的重重危机。这一幕让我深刻体会到生活的不易,以及在困境中家人之间更需要相互理解、携手共进的道理。 第三幕的“小葱拌豆腐”,苏家的生活已陷入极度困境,旱灾的持续让米仓见底,与唐军官交易的秘密也逐渐浮出水面。苏清和四处借米无果,苏沪生焦急等待唐军官的支援,一家人在生活的重压下苦苦挣扎。然而,在这看似绝境之时,王老板的出现带来了转机,苏家决定前往上海重新开始。这道菜象征着生活的清苦与希望并存,即便身处困境,也总有一丝曙光在前方。 剧中的人物形象鲜明生动,跃然纸上。苏沪生作为苏家的顶梁柱,思想封建却又努力维持家庭生计,在生意场上的算计与无奈,尽显人性的复杂;文兰平善良却缺少主见,一心操持家务,是传统女性的典型代表;苏文翀粗中有细,对生意尽心尽责,但也有着传统观念的局限;苏清和勇敢追求理想,虽有时略显急躁,却充满了年轻人的朝气与活力。他们的性格特点在家庭琐事和矛盾冲突中不断碰撞,推动着剧情发展,也让我看到了人性的多面与真实。 《三道菜》将生活的酸甜苦辣、家庭的悲欢离合、时代的风云变幻巧妙融合。它没有宏大的叙事和华丽的舞台特效,却凭借真实的情感和细腻的描绘,深深触动了我的内心。让我在阅读的过程中,看到了苏家的故事,反思着在家庭关系中如何更好地沟通与理解,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如何坚守自我,在困境中如何保持希望与坚韧。这部剧作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生活的真实模样,让我在品味“三道菜”的过程中,领悟到生活的真谛,感受到人性的光辉与力量。 (注:《三道菜》曾于2019年5月13日由南山剧社在西北政法大学南校区小剧场演出过,覃河馨海自己导演)
最后修改于 2025-07-07 16:44
阅读(?)评论(0)
|
||
评论
想第一时间抢沙发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