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志正文
|
||
校园剧社是指校园中热爱戏剧艺术的学生组成的兴趣爱好类社团及其舞台戏剧演出活动。校园戏剧社团成员大多是戏剧的业余爱好者,利用课余时间自发组织进行戏剧排演活动,是校外职业戏剧的重要补充。当下我国非专业类院校中校园剧社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同学自发形成的自主经营自主管理的兴趣社团,另一种是由学院承担主要经费,学生自由排演话剧参加活动的组织。如今,这种校园戏剧活动成为以大学生为主体力量的学生演剧活动,成为校园文化乃至戏剧文化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西北大学的小黑剧社就是校园剧社一个强有力的代表。
一、剧社的诞生与成长
1987年,西北大学举办了第一届“黑美人”艺术节。20年后,2007年诞生了学生自发组织形成的校园剧社一小黑剧社。因此可以说,是“黑美人”艺术节孕育了小黑剧社,同时也与小黑剧社共同发展。 小黑剧社是由当时西北大学文学院大四学生袁方带头发起并组织成立的。成立之初,它完全是一个学生自发形成的校园戏剧社团。通过第一批剧社成员的努力,小黑剧社不断推出原创作品和优秀的经典话剧。他们先后排演了先锋、实验话剧《切·格瓦拉》、《恋爱的犀牛》、《暗恋桃花源》;经典名剧《日出》以及原创话剧《明天你要嫁给谁》、《人造模特》、《扶起你的大爷》、《大话水浒》、《梁山伯与大甲虫》等剧目。 小黑剧社稳固的开端为后来的社团规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使剧社在丰富的排演经验和比赛经验中不断发展壮大。多年来,除了常规演出活动外,他们还先后策划开展了小戏展演、碗碗腔和皮影戏进校园等多项活动。还在各种戏剧节,学校迎新晚会、专题活动、艺术团体竞赛汇演都有小黑剧社社员和戏剧指导老师的身影和作品。在三下乡、社会实践、专题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多类校园活动中,喜欢新技术用戏剧的形式开展活动,也不乏多见。小黑剧社在陕西省一些文化宣传和艺术教育中,经常受邀参演戏剧节目,西北大学群众性校园戏剧文化活动蓬勃发展,影响不断扩大。小黑剧社在发展过程中丰富了校园文化,营造出了良好的戏剧氛围,提高了师生的戏剧欣赏品位,同时也培养了不少戏剧人才。
二、重点剧目评价 《武贰》(编剧:高字民、张瞳,导演:张瞳)以现代的视角和人性的立场,对中国古典名著《水浒传》中武松与潘金莲的故事进行了解构式的创意改变。通过对《水浒传》中武松与潘金莲的故事进行创造性的改编,让武松和潘金莲由相见、相知、相恋,到后来的间离、隔阂、反目,彻底颠覆了人们印象中的潘金莲和武松的形象。在人们印象中,潘金莲和武松一直都是淫妇和大侠的形象,而在原创剧目《武贰》中,主创者们用合理的尺度,挖掘出了他们不为人知的一面。 《武贰》共九场,主人公是武松。在剧中,武松打死老虎靠的是运气而不是勇气,在与人打赌后,凭着一股“二”劲,趁酒性上了景阳冈,打了老虎一棒子,结果老虎自己撞树上死了。武贰因此成为万民敬仰的“英雄”。知县因其名字不够威风配不上英雄的要给他改名,他也持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无所谓的态度,任由知县将其名字改成了武松。回家与武大团聚后,他和嫂嫂潘金莲互生爱慕之情,做出了违背封建伦理纲常的“非礼”之事。但面对兄长的亲情和伦理的压力,他最终退缩,背叛了潘金莲的爱情。在最后,他心爱的嫂嫂死在自己刀下,从此武贰走上梁山,成为沉默寡言心如铁石的“真英雄”。作者重新塑造了一个又怂又勇还带有一丝痞气的武松形象,把人们熟知的古典名著中的武松塑造成了一个具有了一些现代意识不那么完美的人物,而且在剧中让武贰完成了一次人格上的升华。 潘金莲在作者的笔下成功的“翻了案”,被描写成了一个善解人意、敢爱敢恨的痴情女子。潘金莲爱上小叔子武贰后一心一意对他,甚至想和他私奔,但后来东窗事发,她被坚信的爱情抛弃,被世人唾弃。绝望的潘金莲万念俱灰,通过与西门庆苟合,谋害亲夫进行大胆报复,最终死在武贰的刀下。其下场也让观众对她多了一丝同情。作者笔下的潘金莲敢于追求爱情内心纯洁,与原著有根本的区别,人物性格也更丰富。相比之下,一向忠厚老实武大郎在剧中展现出的除了他对自己妻子的不尊重,在更深层次还隐藏着传统顽固的世界观和扭曲变态的心理。 《武贰》的序幕、第一次黑幕和尾声用山东评书作为串场,不仅缓解了黑场的尴尬而且把评书这种艺术搬上话剧舞台,作为一个符号融入了话剧演出,这是很好的创意。在武松和潘金莲在厢房中恩爱交欢和最后两人反目处,都出现了歌舞形式。歌舞被运用在戏剧中一直很普遍,它所带来的艺术效果一直也很优秀,在《武贰》中,起到了烘托氛围、推动情节的作用。据《武贰》的导演,西北大学学生张瞳介绍,《武二》从编剧成稿到成型花费了近两年的时间,共有20多名同学参演,排演一年。《武贰》的成功离不开主创团队和各类工作人员的共同付出。 除了《武贰》以外,小黑剧社还有其他优秀的原创剧目,如《人造模特》、《明天你要嫁给谁》;改编剧目《家里的的玩偶》《上海夫人》;搬演剧目《一妇五夫》、《日出》等。在这里我就不再加以赘述了。
三、剧社的总体评析 (一)艺术风格及特点 1、创作自由度高且具有群众性基础。由于小黑剧社的成立不是学校安排推行的结果,而是师生随心的、任性的自发性行为。在西北大学形成了全校参与、自由开放的社团活动。剧社是面向全校招收社员,不同专业的学生聚集在一起也会带来不同的创作思路、观点,从而也极大地保障了其鲜活性,创作性和群众性。 2、演出剧目带有明显的后现代主义风格。小黑剧社以演出原创剧目为主,演出的剧目大部分都是建立在现实主义基础上的具有后现代艺术特征的戏剧。小黑剧社演出的《人造模特》《切·格瓦拉》《这个美人有点黑》《明天你要嫁给谁?》《大话水浒》《恐恐恐》等都具有后现代艺术特征。他们在搬演经典名剧时也喜欢选择具有后现代艺术特征的剧目如《恋爱的犀牛》《一妇五夫》等。 3、剧目主题与风格多样。说小黑剧社呈现后现代主义风格是总体上而言的。事实上,小黑剧社演出的剧目风格多样。由于是校园剧社,创作者基本上都是在校学生。他们在创作时往往选取校园生活和个人兴趣爱好的题材原创或改编。有时也会以猎奇心理选择一些敏感性时事话题和带有先锋性的题材。不同的创作者对于生活的理解和表达思想情感的方法各不相同,这就导致了小黑剧社在戏剧创作风格上具有多样化特点。 (二)影响与成就 1、各种比赛屡获殊荣。2007年陕西省首届大学生戏剧节上,小黑剧社获得两个奖项。《明天你要嫁给谁?》、《祝英台与大甲虫》《恐恐恐》、《面纱》、《扶起你的大爷》都获得过优秀剧本奖。2010年,《家里的玩偶》获首届“国际易卜生大学生戏剧节”最佳剧目特等奖和最佳导演奖两项大奖,并于2014年5月下旬代表中国大学生赴挪威参加“卑尔根国际艺术节”交流演出。原创话剧《人造模特》获第九届“金刺猬"全国大学生戏剧节“剧目奖” 等。 2、通识教育与美育。戏剧具有综合性强,参与度高,协同性高,影响力大等特点。校园戏剧作为一个分支能更好的贴近大学生的生活。小黑剧社在西北大学乃至整个陕西的许多高校中进行戏剧表演,其对于戏剧专业教育和美育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戏剧创作观摩欣赏过程中,小黑剧社用故事之美,音乐之美,情感之美,舞蹈之美,陶冶了学生们的情操,提高了他们的审美格调,对于大学生人性塑造和人格养成过程中都有积极影响。 3、培养了戏剧人才。校园戏剧也可以培养戏剧专业人才,小黑剧社也是如此。在2010年参演《家里的玩偶》的演职人员中,六位学生中有五位都报考了有关于戏剧专业的研究生,其中更是有两人考入中央戏剧学院攻读表演系研究生,而且还签约了喜剧艺术家陈佩斯的大道喜剧院。在学长学姐的影响下,小黑剧社还有很多后辈都选择了表演作为自己的人生事业,有人考入了中央戏剧学院,有人去了上海戏剧学院深造。毕业后他们中有人就职于国家大剧院,有人就职于陕西省人民艺术剧院。校园舞台的历练,让这些热爱戏剧的青年学子真正把戏剧作为了自己一生要追求的人生事业,从而为戏剧事业培养了一大批不可多得的人才。
最后修改于 2020-10-26 19:23
阅读(?)评论(0)
|
||
评论
想第一时间抢沙发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