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妮娅:评田沁鑫导演的话剧《青蛇》

分类:纪录电影
2017-12-22 11:13 阅读(?)评论(0)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歌词出自何训田的《春歌》,也是话剧《青蛇》中的开场音乐。一行僧人从观众台前走过,拉开了整部剧的序幕。

话剧《青蛇》由李碧华原著改编、田沁鑫导演执导,派生自我们耳熟能详的民间传说《白蛇传》,但却讲述着一个与《白蛇传》立足点截然的故事白蛇依旧是那白蛇,小青也依旧是那小青,然而不同于其他的版本的是,这部剧的主角不在于每一个人物,而是探寻“情欲的出口。”

话剧《青蛇》以法海的自述为开始,他对自己作为剧中人物“法海”这一角色进行剖析,抛出了我们至今都无法回答的问题,到底是斩妖除魔还是慈悲为怀,这二者的差别在法海这一角色上纠缠了近百年。

田沁鑫眼中白蛇代表社会传统审美中的女性。白蛇一出场就道出心声:“我想做万千袅袅炊烟,夜幕阑珊灯火里那一个良家妇女。我要一个男人抱着我。”而青蛇则懵懵懂懂不为所知,还想假装扮成一个男人陪在白蛇身边。白蛇将做人视为修炼的终点,将自己的一切寄托在男人身上,她执着于“一生一世”。两位女子和法海弟子的相遇也证实了她们的美貌,美得不可方物,妖的倾国倾城,但二者唯一的不同就是,青蛇知道自己是妖,但白蛇却想做一个“人”。人的情欲,是戏的起点,初临人间的青、白蛇妖,得到了指引,“若要成人,必先修情欲”。

白蛇和许仙的相遇仍旧是在那个雨天的西湖边,白素贞和许仙共打一把伞,将原著中的舟中缠绵巧妙的转化成了油纸伞下的亲昵和触动,意到而不过犹。保留了原著中情欲的一面,也留下让人们想象的空间。 两个姑娘初次尝试过人间的欲望之后,白蛇怀抱着她来人间走一遭的愿望,想要和许仙成亲,成为一个良家妇女和爱人许下一生一世的诺言。但小青却不同,她虽也想寻获一郎君与之一生一世。但徘徊在她身边的男人不过欢场过客,岂会真心以对。唯独,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欲爱而不能爱”的法海大师,不离不弃,为小青解惑授业。小青对法海深生爱慕之情。然而法海却始终没有办法正式和回应小青的爱慕。

田沁鑫没有照搬原著中的模式,摒弃了“一个男人一生梦想拥有两个女人,白蛇和青蛇。”的观念,相反是将两条线有序的剥离开来,在青蛇和许仙关系处理上点到为止。话剧中对小青和法海之间的情愫勾勒的比小说和电影里要更加直接,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法海在小青的撩拨下感受到了心脏极具的跳动,他仿佛不再是那个刻板的老和尚,心软柔情,却又至情至性。二人席地而坐,看似平淡的一言一语中竟也有了些禅意。

“我也想有人的眼泪,可是没有。但我从踏上人间的第一步就知道,做人,要快活。”这是小青当时对做人的理解。但她除了快活却好像什么都不懂,不理解作为人的虚伪,脆弱,幸福要靠维持,一旦戳破假象就“骄傲没了,爱情没了,人吓死了”。 小青终于知道了“真正的爱,那得是走上三路的,这个就高深了,爱到永不止息,亿万斯年”

法海反复询问过小青:“难道你没看见我身上的袈裟吗?”小青永远回答着:“我看见一个男人。”小青干净得彻底,于是她盘踞在法海屋梁上五百年,只为着“希望你的身边永远有我,我的身边永远有你,亿万斯年。”

话剧中的法海更人格化。因此,田沁鑫圣化了法海,让话剧版《青蛇》多了佛性。田沁鑫对爱的何去何从的解决体现在增加人世轮回。法海圆寂前与青蛇的对话是对小青最后一次度化,彻底影像了青蛇的纯粹和法海的大爱。在这场中,小青依然执着她的“亿万斯年”,但懂得宽容和理解法海执着的大爱,青蛇和法海追求的“亿万斯年”在这一刻统一了。

 

   阅读(?)评论(0)
 
表  情:
加载中...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